好书推荐 |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该怎么做?这份权威报告请收好
2022-03-18“动力蓄电回收是一个复杂、相互制约的产业,其发展需要汇聚多方合力,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
01 新能源汽车销售越火爆 TA就越不能被忽视
新能源汽车报废了,底盘上绑着的大电池该怎么办?
目前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动力蓄电池基本都采用了锂离子电池,由于组成电芯的成分复杂、昂贵且具有相当的危险性,决定了锂电池注定不可能通过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进行报废,特别是随意丢弃废旧动力蓄电池更会带来难以逆转的环境污染。
与此同时,锂离子电池由于自身性能特性的优势,在新能源汽车上服役结束后,还能够在电力系统储能、通信基站备用电源、低速电动车以及小型分布式家庭储能、风光互补路灯、移动充电车等领域继续发挥余热。
根据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预测,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累计退役量将达71.9万吨。动力蓄电池回收产业即将迎来爆发。
02 动力电池回收立法:提上日程
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加快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立法”“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回收渠道。建立健全动力电池运输仓储、维修保养、安全检验、退役推出、回收利用等环节管理制度,加强全生命周期监督。”
顶层制度设计方面,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专项管理政策颁布实施进入快车道。
自2018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规范性管理政策的颁布实施加快推进。
2018年2月26日,《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印发,明确了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和回收原则;
2018年7月3日,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规定》提出对梯次利用电池产品实施溯源管理,对各责任主体上传溯源信息的内容、时间节点及程序等提出明确要求。
03 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怎么做?
作为一项新兴事物,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目前仍没有一个清晰的商业模式。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超过一万家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但是实际运营中许多退役电池并未完全流入规范回收网点,导致退役电池供应与需求错位;
同时部分企业电池回收物流成本较高,考虑到材料成本与仓储成本,回收成本总体难以控制,导致企业盈利空间被极大压缩。
对于磷酸铁锂电池而言,回收利用经济性受原材料价格影响呈现波动趋势。目前市场中流通量较大的主要为退役磷酸铁锂电池,而锰酸锂等电池所含贵金属元素较少,再生价值低,回收利用经济性较差。
与此同时,行业已经开始在电力储能、备用电源、低速电动车等领域开展梯次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和商业模式探索。从应用形式上看,按照动力蓄电池的级别和各应用领域使用需求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将动力电池整包直接梯次利用,主要应用于电网系统储能领域;
二是将废旧动力蓄电池包拆解成模组级别,应用于低速电动车等领域;
三是将废旧动力蓄电池包拆解成单体级别,应用于二轮电动车、路灯等领域。
国内针对废旧新能源电池梯次利用的研究分析已经进行了十余年,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开展了一系列工程建设。其中包括国家电网、中国铁塔、北汽新能源、比亚迪等公司已经开始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及梯次利用项目。
其中包括“光充储”一体化充电站、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电池出租、储能系统等场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动力电池的历史运行监控大数据、电池余能、寿命、一致性、极化及安全风险分析技术也正在逐步成熟。
随着政策逐步细化、梯次利用标准逐步完善,可以说动力蓄电池大规模的回收和梯次利用趋势不可逆转,并且总体而言,未来发展形势向好。
04 关于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专业报告在这里
由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撰写的《中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报告(2021)》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数据和地方调研数据为依据,从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法规标准体系、政策管理机制、电池溯源、产业发展、区域协调、企业案例、国际趋势多个角度,总结国内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政策管理机制进展及成效,综合阐述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现状、梯次利用及再生利用产业发展概况,为政府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等开展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